表面上看,LIMS管理应用是一个控制、整合实验室资源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所以大部分购买者、开发者、销售者都把其当作一个产品对待,很少探究LIMS本身具有的深厚内涵。
问题:LIMS系统最核心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没有唯一答案,也没有不变的答案,对于小规模的初创机构而言,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交付效率。对于大规模成熟机构而言,最核心的价值可能在于规范操作,杜绝风险,保证业务正常稳定的运行。
那么对于前者(即效率优先),则必然要求系统做更多默认的工作,尽可能少地减少用户的操作,尽量针对自身业务特定进行定制,而不用考虑太多现在用不上的功能 以及各种理想化的条件限制等等。随着业务规模和特点的变迁,逐步做出调整开发,不能要求一步到位,既做不到,也不合理。
事实上,很多实验操作人员并不喜欢使用LIMS管理应用,个人认为以下几点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1.增加工作量,而不是减轻工作量。
以前只需要操作结束工作就结束了,现在还要再到LIMS中录入一次数据,这必然是增加工作量的,至少对操作人本人短期而言如此(每隔一段时间让操作员统计自己的操作记录则另说,如与考核挂钩,但此举不太适合不成熟的团队)。除非能够做到操作员只需控制系统,相应的工作就能通过机器人完成,那么我想他们会乐于使用的。
2.系统背后都是需要人员操作和支持的,所以一个专业化的系统背后对应的是专业化的团队,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如果团队不具备这样的前提就盲目上系统并强制要求,只会带来抵触心理。甚至会带来由于工作职责边界不清而导致的潜在风险。
3.实际使用系统的人未必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管理者向利益相关人员等解释和培训。人性都是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违背人性的使用要求以及规章制度迟早都是会被淘汰的。
4.不同角色对系统的要求是不同的,管理者往往关注宏观层面的统计以及风险控制,而执行者则只关心其每日的工作任务是否已经完成,诉求的不同必然导致了矛盾(中性词)的产生。所以本质上是作为管理者和作为操作者这两种角色之间的矛盾关系。所以当管理者强制要求执行某些操作时其实是在给操作者增加任务量,而操作者本人由于不是发自内心的认可这项工作,从而导致了不快。
关于这方面的体会:
1.对于非常重要的信息必须要求填写,并且需要解释清楚。其它数据只能是根据情况逐步推广,一定要循序渐渐,自然过渡。等到团队壮大,分工明确之后大家自然而然地也就愿意使用系统了。
2.定制化自己的产品需求,任何一款产品表现出来的模样都是和其背景有关的,支撑这个系统构建的是开发团队对业务的抽象、对行业的认知,如果其背景和你的不同,那么盲目引进相关的产品可能就会很痛苦。
3.对于一个小规模机构而言,如果团队还不具备的时候就高价买入LIMS管理应用是很危险的,有可能这个系统不但不能给你带来好处,反而是鸡肋,最后钱都让系统提供商赚走了(其实他们也很苦),你自己则无法坚持到系统发挥其真正价值的那一天。一个优秀的智慧实验室LIMS系统应该是能够拉你一把,增强你的竞争力的,现实中往往是通过系统逐步规范业务管理,而业务管理的规范反过来会提升对系统的要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4.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要有这个能力和智慧去循序渐进地借助时机推进系统的使用,而不是疾风骤雨式的盲目推进,那样效果可能会打折扣。在决定是否上系统以及上什么样的系统之前管理者自己需要考虑清楚自己团队的实际情况再做行动,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的软件外表,这个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明面上的账大家都很容易算清楚,但人心的账更需要谨慎对待,毕竟工作最终还都是需要人来完成的。
其他各种各样的系统是否也类似?
东莞谱标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15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