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管理质量管理体系
发布时间:2018-09-27 11:23:31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它将资源与过程结合,以过程管理方法进行的系统管理,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一般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与改进活动相关的过程组成,可以理解为涵盖了从确定顾客需求、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交付之前全过程的策划、实施、监控、纠正与改进活动的要求,一般以文件化的方式,成为组织内部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指由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正式发布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评定,评定合格的由第三方机构颁发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给予注册公布,以证明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能力符合相应标准或有能力按规定的质量要求提供产品的活动。
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遇到的情况:
1,需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率和效益
企业中80%的最高管理层,只在意有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不投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率和效益是不可取的。
开展内外部顾客要求调查和案例总结教育,制定好部门工作计划分解到季度,并在分目标、保障措施、资源配置、责任人、进度要求上进行双向沟通,形成书面材料公布到部门各层级管理看板。结合测量体系要求,对部门关键特殊工序进行数据管理;借助MES等信息系统系统,把标准进行固化,实现不同层级人员工作信息的二次加工和信息共享。
提高体系运行有效性,管理层应该在企业文化、管理机制、活动开展三方面有机结合;执行层要在目标分解、人员配置培养、运行流程优化上合理安排;在全体上下共同努力下,认识体系重要性和体系本身的优缺点、部门运行特点、采取系统科学的措施,才能实现体系有效运行。
2.不断总结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总结,是规范性的指导文件,但是程序文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在生产经营的管理过程中,以正确的质量意识和思想按照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来解决质量问题,经过不断地总结提炼,形成今后指导的程序文件。
3.质量体系不包揽一切
质量体系文件讲的是基本的程序化的要求,我们就是要在这个框架下,用质量体系的八大管理原则,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与产品有关的问题,而不是把企业经营中的任何问题,都拿质量体系管理来解决问题。
其实,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有质量体系管理、有人事制度管理、有财务体系管理、有经营决策管理等等,质量体系管理只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内容的管理。
4.积极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不能把质量体系管理片面当做领导指令的检查者,什么集中审核、专项审核、月度检查、季度检查等等,各工作部门都是应付了之。
认证后质量管理滑坡都是与领导的质量片面认识分不开的,公司的最高管理者要十分重视对质量体系文件的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推动需要调动企业的大量资源,以及新的无形资源。
5.需认真执行质量体系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质量体系管理员岗位实质是一个虚缺,做事只有在领导需要处理质量事故中才想起,把质量体系管理片面当做事故调查员,或者将只是一个忙于处理具体细枝末节工作事务的角色。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员根本起不到体系指导运作规范化的作用,因为没有足够的授权,没有较高的岗位待遇,不会在员工中受到重视,制定的质量体系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得不到执行。
6.过程、结果两者都重要
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领导管理思想,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使用过程的方法”是相违背的,导致在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少做或不做质量管理记录或程序,为了证据,补充假数据。长此以往,必然是企业管理水平下降。
由于质量管理的长期性和继承性,工厂一定要有一个5年或10年规划,从基础工作做起,通过政策导向与方法将质量理念落实到组织的具体运作过程当中去,并不断的进行抽查监督,以稳定固化员工的行为准则。
7.质量体系认证的要求越来越高
质量体系认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要正确看待,不能一概而论,认为不符合项多、一般性问题多就是质量管理没有做好。作为领导要认真思考我为质量管理提供了哪些资源,如何通过审核的不符合来持续改善质量体系管理。
8.在审核中要有效沟通
不管是第二方审核还是第三方审核,审核机构在审核中的沟通不能有效进行,有一些审核机构甚至把自己当做权威机构,认为受审核工厂要完全遵守自己的“不平等条约”,不能有任何的异议;受审核的工厂领导也是抱着不要得罪审核员的目的,对体系管理要求。其实审核的目的就是要给工厂指出问题和不足究竟是什么,只有双方沟通确认,对问题理解透彻后,才能心服口服真正起到改善的目的。
总之:
1.把“写所需,做所写,记所做”的原则落到实处
编制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员工的工作,员工是否自觉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是评价有效性的量化指标之一。很多通过认证的企业都会有同样的感触:文件好编执行难。其实,突出系统性、实用性,“写所需,做所写,记所做”,对质量记录采用表格的方式操作,会取得很好的预期结果。
2. 审核横到边、纵到底
认真开展质量内审工作,是质量体系管理的重要环节,要能够做到审核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公司,进行自我纠偏。实践证明,即使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在实际运行中,总是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果没有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善和不断改进的机制,就会出现各种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问题,逐渐使质量体系运行困难,最终导致质量体系名存实亡。一般内审,基于内部的层级关系,通常不会审核管理层,其实是不对的。因为管理层对质量的处事态度直接会影响到员工对质量工作的态度。
3.关注质量成本,沟通让顾客满意
质量成本是评价质量管理水平的量化指标之一,没有效益的公司的质量可想而知。企业质量工作体现质量管理思想:七项基本原则,不但要重视提供给顾客产品的品质,还要与顾客搞好关系。顾客满意,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沟通与理解。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质量管理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一味对顾客提出的所有要求照办,有些超出企业承受改善能力的要求,通过沟通来化解。
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判断的依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能够实现企业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质量过程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成本,减少损失,达到顾客满意度的要求并不断持续改进。
4. 追溯到责任制度
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流程化工作规范来保证,对任何的不合格品都要查明不合格的原因,能够有效的追溯到责任人,即使不处罚,仅仅进行曝光,也能起到提升质量意识的作用。对重复出现的不合格要进行重点跟踪闭环,通过质量案例和质量分析会的形式对员工进行事实教育。
5. 高层的持续重视和授权,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工作中有些员工甚至基层管理者很难去理解为什么要把简单的工作分解成那么多环节,非要弄什么作业指导书,难道没有这东西,我们就造不出好产品来了吗?还有很多人经常抱怨:要都按照这个来,我们什么都不用干了。一旦到品管部和生产部发生矛盾的时候,企业经营者(管理层)更多的希望是产品差不多就行,要以生产、销售为主。
质量体系管理作为制造业乃至整个企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高层的持续重视和授权,需要品质员工的持续改进,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需要全组织的PDCA螺旋式质量环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真正正地使组织质量工作得到提升,质量水平上台阶。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发展是工程的质量保证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目前的科技的快速发展,每个企业只能不断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完善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发展质量管理体系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建立体系是多角度思考,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等措施不断完善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既能满足组织内部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能满足组织与顾客的合同要求,还能满足第二方认定、第三方认证和注册的要求。